在我們要了解尖峰鎖骨關節脫位這個病症時,首先要先知道正常的解剖夠造。
正常的肩峰鎖骨關節的相對關係應如下圖所示,
因為有圖中的幾條韌帶,可以將鎖骨與肩胛骨穩定在一起,大部分的狀況,鎖骨應直指著肩峰。
大部分的肩峰鎖骨關節脫臼都是因為直接外傷撞擊造成,有時是因為受傷時用手撐地或是撞擊到手肘後肱骨往上擠壓造成肩峰鎖骨關節脫臼。
如果不幸受到這樣的傷害,可以從外觀看出,受傷的肩關節末端鎖骨可能會有明顯凸起,X光檢查可以看出鎖骨可能已經不是正對著肩峰,整體的相對位置就會如下圖所示:
通常這幾條韌帶都斷裂了,才會造成這麼大的位移。
依據韌帶受傷的狀況及鎖骨移位的程度,臨床上我們會把它分類為以下幾類,並作為治療的指引。
為了讓一般民眾容易理解,簡單的說,鎖骨的位移程度,與患者功能的需求,是決定手術方式的關鍵。
鎖骨位移的距離愈小,愈能夠自己癒合,不需要開刀。反之若鎖骨位移距離過大,還是需要手術復位回去,固定起來。
而所謂功能需求的差異,舉例來說,一個不常需要提重物、手舉高的老人家,與一位年輕運動員相較,即使受傷的嚴重度差不多,可能治療方式也不一樣。
因此,醫師會依此原則,與病患討論治療方向。
若真的需要手術,則有以下幾種方式:
1.鋼針固定:健保有給付,但穩定度沒那麼好,且易破壞關節面。
2.鉤狀鋼板固定:固定效果很好,缺點是待癒合後須移除鋼板,因此鋼板容易頂到肱骨的頭部。
3. 綁帶固定:
較新的固定方式,但遇到骨質較疏鬆患者,鈕扣也有鬆脫可能。針對已經是慢性脫位的患者,常合併鉤狀鋼板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